欢迎访问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飞行员自己都没发现的“飞行思维”!
发布时间:
2016-12-05 00:00
将近半个月没有更新了,真的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太忙了没有时间,感谢支持我、等我的朋友,我还是一如既往坚持用自己的眼发现真实的飞行,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手敲出真正的原创!
最近常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飞行员,要经过什么培训?要考什么证?要多长时间?要多少钱学费?甚至还有人问我,有没有关系能少花点钱糊弄个证?听到这些问题我不禁打了一个大大的寒噤!曾几何时,汽车驾照风靡全国的时候有多少马路杀手应势而生?有多少人当了多年的“好司机”驾照一分也没有扣过,但车也一次也没有开过?而如今,飞行驾驶执照正在逐步走进部分富人的视野。很多人之所以问我以上的问题,就是还停留在当年汽车驾照流行时的惯性思维中,比如谁都能学,轻松报考,找关系过关,拿到证就能独自上路,买了车就能自由出行等等。。。而飞行驾照真的也可以这样套用吗?是不是有了一个40多小时飞行经历的私人驾照就真的是飞行员了?是不是有了飞机驾驶执照就可以开着飞机去买菜了呢?是不是真的可以只把飞行执照当成一个可以炫耀的摆设呢?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考飞行驾照究竟是为什么呢?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算是飞行员呢?我觉得除了一大堆飞行员该具有的能力素质以外,最重要的就应该是要有“飞行思维”,不仅是想成为飞行员的个体要有,还包括航空企业的运营者们。不需要转变,只需要学习,“飞行思维”贯穿于“劳、管、资”三方的交流之中才能保证航空企业的良性运营。今天我们只讨论个体的“飞行思维”!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我们在这里讲的主要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而“飞行员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是可以通过训练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下面我们结合定义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飞行员的思维方式”?
1出行中的“领航思维”
以前有很多人问我“你们在空中飞的时候怎么才能知道到哪里了?空中有高速路上的那种路牌吗?”从这个问题上就可以看出,一般人的领航思维还是局限于二维空间的,各种路牌、带有名称的标志性建筑、路口和红绿灯的个数等等可见的二维空间的地标都是我们在地面出行时经常使用的领航元素。但是飞行员在空中的领航是三维空间的,很难利用写着城市名称的路牌和其它小的建筑物,基本的航空领航元素包括飞行速度(空速和地速)、飞行时间、航向、距离、地标及相关位置等。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航向,就可以根据时间和距离预计到达指定地点的预达时刻并提前搜索预定点的地标和相关位置,确保不会飞过。这种领航的思维模式是定型的也是程序化的思维方式,飞行员固化以后就大大降低了领航出错的问题。这一方法在我们驾车的时候也是有用的,比如在北京的环路上行驶时,新手很容易开过出口,即便是用了高德地图,当她提醒你向右并线驶出高速的时候,两公里的距离你不一定有机会并线过去,如果你可以利用距离提前计算则可以根据路况及早调整车道避免想出出不去的尴尬。这一“飞行思维”在生活中是有实际作用的,但是不能误会这是一种技能,而应该是一种将各种分散的元素互相利用推理出自己想要的数据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短程按分钟算速度、比如通过相邻建筑物的相关位置确定预达位置、还比如善于利用方位角度分扇区确定位置等等都是飞行员独有的领航思维方式。
2生活中的“慎独思维”
飞行员的纪律性是最强的,因为一旦违反纪律,可提醒或者监督的人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单舱飞行员一个人说了算,即便是发现了飞行员的违规行为,只要他不愿意遵守也没有办法,因为驾驶杆在飞行员的手上。多人制机组的命运也只是掌握在机长和副驾驶两个人手里。因此,任何飞行员个人的思想松懈、违规操纵以及危险动作等危及安全的行为都关系着空中和地面的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这里面最要命的就是思想松懈,违规操纵。这是典型的缺乏“慎独思维”的行为。因此,所有军民航的飞行学员在航校期间都要进行“慎独思维”的训练,这一点不过关应该坚决淘汰,哪怕你是一个飞行天才。“慎独思维”的训练主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之中,用大量的个人违规行为导致的事故来教育新的飞行员,能够做到的“慎独”的飞行员往往都是越飞越“胆小”,越飞越安全。因为他们知道偷偷摸摸的做那些你并不了解的飞行动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知表现,带来的将是很惨痛的代价。比如在空域边界飞行,有的人会认为偏出空域一点没有关系,甚至目视安全的条件下故意飞出去参观一下其它空域,而大部分具备“慎独思维”的飞行员就不会那样做,因为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是飞行安全的大敌。大部分具备“慎独思维”的飞行员就是能把“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话充分理解的人。不用多说,恐怕“慎独思维”也是大部分常人最缺乏的思维。
3对安全隐患的“预判思维”
在飞行学习的过程中,飞行教员经常强调的就是“预见性”,包括修正动作的预判、下滑目测的预判和安全隐患的预判。作为一个走向成熟的飞行员最后一个要具备的就是对安全隐患的“预判思维”。每一个飞行员在接触一个机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驾驶守则要学习,里面内容对该机型的参数、配置、限制以及特殊情况处置等都有一个明确的告知。飞行员要在熟读驾驶守则之后对机型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做到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发生的时机和条件、发生的现象和处置以及如何提前预防。这是一个常规的能力,每一个飞行员在每个起落之前都应该进行一次对安全隐患的预判。除此之外,管理团队也有义务制定规则和程序进行提醒和监督。久而久之,对飞行员就会形成基于环境、人员和飞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的预判能力,也就是说真正的飞行员是不应该缺少对安全隐患的“预判思维”的。比如风比较大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侧风时会不会超限,要不要尽量避免侧风。也正因为这种习惯性的“预判思维”,很多飞行员在家的时候经常会被感觉爱“唠叨”,因为他们总是会在出门的时候把煤气的主开关和煤气灶的开关都检查一遍,看看是否关紧;很多飞行员在开车的时候总会经常检查刹车灯,并在天气变坏时及时打开雾灯;而且飞行员在高速上行驶时对后视镜的利用恐怕也是最多的了。这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于预判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今天从三个方面诠释了“飞行思维”究竟是怎样一种思维方式,虽然讲的都是大实话,但难免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所以也就点到为止,实在不敢再讲更多了。但是飞行毕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职业,其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会造就这个职业很多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判断一个飞行员的真实水平不单单是那一纸执照和飞行经历,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具备“飞行思维”!
推荐新闻
6月下旬的夏夜,三和航空一架具备夜航功能的“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跃入空中,平稳自如地飞行在郑州上街区,翱翔于茫茫夜色中——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在世界自转旋翼机行业技术中实现突破和超越,成为解除夜航限制的自转旋翼机。
国家应急管理部及消防救援学院相关领导、专家来我司进行无人机森林消防救援项目专项演习
7月23日、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相关领导及专家在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的领导陪同下莅临三和航空
2020年7月9日上午,郑州市常务委员、纪委书记杜新军在上街区纪委书记汤晓义、郑州通航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喜忠、郑州通航管委会党工委委员柴海林陪同下莅临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工作。